中國瘦肉豬新品系
該品系選育是我國“七五”、“八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該品系有 4個父系,5 個母系。父本新品系主要是對引進豬種(大白豬、杜洛克、長白豬)在我國現有條件(氣候、飼養、管理等)下,進行了大群繼代選育,注意保持這些豬種在生長速度。瘦肉率等性狀方面的優點,同時在肢蹄健壯性、抗應激能力、繁殖性能等方面進行了選擇。選育后的父本新品系胸體瘦肉率有了明顯提高,由 60.6 %提高到62.24%,90 公斤體重日齡均由生后175天縮短為160天以內,每公斤增重耗料由 3.0公斤下降為 2.8公斤。母本新品系,主要是利用我國地方良種的產仔數多、肉質好等特性。選育后的5個母本新品系產仔數達 12.5-15.67頭, 172 日齡體重達90公斤,胴體瘦肉率達54.31%-61.08%。雜優組合的平均窩產瘦肉量達475.5公斤,達國內外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種豬推廣面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區。
榮昌豬瘦肉型品系
榮昌豬瘦肉型品系是“七五”、“八五”農業部重點科研項目。該品系是在原榮昌豬選育基礎上,適當導入長白豬血、豬群閉鎖,繼代選育,在保持原榮昌豬的毛色、肉質優良特性的基礎上,重點提高瘦肉率,適當提高飼料報酬和生長速度,該品系全身被毛白色,頭部有黑斑(為原榮昌豬毛色特征),嘴簡直、中等長,耳中等大、稍下垂,頭大小適中,背腰平直,后軀豐滿。四肢較高而結實,有效乳頭 6對以上。繁殖性能與榮昌豬相似,經產仔數12.74頭,斷奶窩重 128公斤,達 90公斤體重日齡為 180.7天,20-90公斤階段日增重0.635公斤。料肉比3.25:1,瘦肉率 56.43%,各主要經濟性狀指標與原榮昌豬比較,提高25%-63%,而且保持了地方 豬種的特征特性。該系適應性能較好,現已在四川、北京、海南、甘肅等省市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冀合白豬
冀合白豬包括 2個專門化母系和 1個專門化父系。母系A由大白豬、定縣豬、深縣豬三個品系雜交而成,母系B由長白豬、漢沽黑豬和太湖豬、二花臉三個品系雜交合成。父系 C則是由4個來源的美系漢普夏豬經繼代單系選育而成.冀合白豬采取三系配套、兩級雜交方式進行商品肉豬生產。選用A系與B系交配產生父母代AB,AB母豬再與C系公豬交配產生商品代 CAB并全部育肥。商品豬全部為白色。其特點是母豬產仔多,商品豬一致性強、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A、B兩個母系產仔數分別為 12.12頭, 13.02頭,日增重分別為0.771公斤和0.702公斤,瘦肉率分別為58.26%和60.04 %。父系C的日增重0.819公斤,料肉比2.88:1,瘦肉率65.34%。父母代AB與父系 C雜交,產仔數達13.52頭,商品豬 CAB154日齡達90公斤,日增重 0.816公斤,瘦肉率 60.34%,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
長白豬
原產于丹麥,原名蘭德瑞斯。由于其體軀長,毛色全白,故在我國通稱為長白豬。1964年,我國首次由瑞典引人,經過多年馴化,體型由清秀趨向于疏松,體質由纖弱趨向于粗壯,蹄質較堅實。6月齡體重83-85公斤,體長110.3-112.4厘米,窩產仔數 12頭以上,初產母豬產仔數 10.8頭,斷奶窩重 107公斤。通過選育,種豬各項性能指標都得到了提高。20-90公斤階段平均日增重0.7的公斤,料肉比2.8 :l,90公斤屠宰率 75.3%,胴體瘦肉率的65%。長白豬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等特點,而且母豬產仔數較多、奶水較足。斷奶窩重較高,經選育后適應性能有所提高。該豬種遍及我國各地,其作為一個重要父本品種在我國豬種的雜交改良工作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我國最近幾年引進外國優良種豬品種主要有,杜洛克種豬,大約克種豬,長白種豬,新美系種豬,大白母豬,長白母豬,這些優良種豬品種主要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等優點,比較適合我國各地飼養。
一.適宜作為母本的品種
1 法系大白、長白豬,產地法國,由原先從中國引進的太湖豬與英倫約克雜交經過世代選育而成,保留了太湖豬發情明顯易配種產仔多母性好的特點,國內2002年從法國紐克諾司公司引進經多年馴化培育已經適應了我國的飼養條件;2006年從法國伊彼得公司引進了新法系長白、大白豬,體型得到了改善,生長速度更快。目前國內絕大部分種豬場均以法系母豬作為基礎母豬,法系長白雖然其哺乳性能優于法系大白但四肢偏軟,因而淘汰率高使用年限短。
2 英系大白、長白豬,2006年引進SPF系列建立了中國唯一的SPF種豬場,其形體優美,瘦肉率略高于法系但其產仔數生長速度肉質均遜于法系,其主要用于種豬場同一品種內不同品系之間雜交培育大白或長白豬:如英系長白×法系長白,英系長白×丹系長白,英系大白×法系大白。
二 適宜做父系的品種
(一)第一父本品種即用來與基礎母豬雜交生產二元母豬
1 美系長白:四肢健壯,瘦肉率高。其與法系大白母豬雜交雙方基因優劣互補生產的美法系二元母豬體大腹深,背溝明顯,臀部發達,但性成熟較晚,配種技術要求高,適于規?;i場采用。
2丹系長白:其繁殖性能尤其是泌乳性能極佳,用與英系大白雜交生產英丹系二元母豬體長背平,產仔略遜于美法系,但易于配種,適應性好。
(二)第二父本品種 即終端父本與長大二元母豬或長大內三元母豬雜交生產生長速度更快,抗病率更強的三元或四元雜交商品豬。
1 杜洛克豬:瘦肉率68%左右,臀部發育好。美系杜洛克比臺系杜洛克四肢更粗壯。
2 皮特蘭豬:瘦肉率75%左右,生長速度略遜于杜洛克,早期引進比系皮特蘭應激大;2006年引進的新法系皮特蘭基本無應激反應。
3 圣特西豬:2006年從法國引進,其飼料報酬高,肉質好,與長大二元母豬雜交生產的商品豬皮毛100%為純白色,沒有像杜洛克或者皮特蘭雜交的后代出現黑色豬,因而經濟價值更高。
4 皮圣公豬或皮杜公豬:均以皮特蘭作為母本,杜洛克或圣特西作為父本雜交選育,其適應性更好,抗病力更強。
種豬哪個品種好?
選擇品種要根據自己的生產技術水平確定,一般情況下:萬能品種是大白豬,產仔多的是長白豬,終端父本多數會選擇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色好、口味佳的品種,通常用的是杜洛克。
中國養豬市場比較流行杜長大體系,但世界養豬趨勢已發展到配套系豬的生產。如果自身沒有育種技術條件,買配套系祖代或父母代豬更省心,而且產生的效益更大,只是引進配套系豬時價格可能略高些。
如何挑選種豬?
豬場選擇種豬要注意以下幾點:
(1)根據本場種群更新計劃和就近引種原則,確定所需品種、數量及引種場,有目的性地購進能提高本場種豬生產性能、滿足自身要求、與本場豬群健康狀況相似的優良個體;
(2)應選擇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質量高、信譽好、無重大疫病的大型種豬場引種,知曉引種場免疫程序及其具體措施;
(3)保證所購種豬健康、無任何臨床病征和遺傳疾患(如臍病、瞎乳頭等),營養狀況良好,發育正常,四肢結構要合理、強健有力,體形外貌符合品種特征,耳號清晰。種公豬要求活潑好動,睪丸發育勻稱,包皮無積液。種母豬生殖器官要求發育正常,陰戶不能過小和上翹,應選擇陰戶較中度大小的個體,有效乳頭應不低于6對,分布均勻對稱,四肢要求有力且結構良好。
看母系 后備母豬必須來自產子數多、哺育率高、斷奶窩重較高的良種經產母豬,以選留2胎~5胎母豬的后代為宜。后備母豬的父母應生產能力強、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好、飼料利用率高等??赐C子豬胴體性狀好,整齊度高,個體差異小,同胞中無疝氣、隱睪、瞎乳、脫閉肛等生理遺傳缺陷,看自身, 優質后備母豬自身生產性能標準:外形(毛色、頭形、耳形、體形等)符合本品種的標準,且生長發育好,皮毛光亮,背部寬長,后軀大,體形豐滿,四肢結實有力,并具備端正的肢蹄,腿不宜過直;
有效乳頭應在7對以上(瘦肉型豬種6對以上),排列整齊,間距適中,分布均勻,無遺傳缺陷,無瞎乳和副乳頭;生殖器發育良好,陰戶發育適中且不下垂、形狀正常;出生重在1.5千克以上,28日齡斷奶體重達8千克,70日齡體重達30千克,且膘體適中,不過肥也不太瘦。在初配前再進行次篩選,凡性器官發育不理想、發情周期不規律、發情現象不明顯的母豬應及時予以淘汰。
種豬多大才能配種?
小公豬的初配年齡,在一般飼養管理條件下,小型早熟品種應當在7一8月齡,體重40—60公斤以上時開始配種;而大型晚熟品種,則應在9—12月齡,體重70—100公斤以上時開始配種。培育品種及其雜種應在10—12月齡,體重達100公斤以上時開始配種??傊?,配種時的體重最好能達到成年時體重的50%以上。對年齡已大,體重很小,發育受阻的小公豬,應當淘汰,勉強用來配種,對生產是十分有害的。
公豬:本地品種6-8月齡,體重60kg以上可參加初次配種。引進或培育品種,8-10月齡,體重在90kg以上方可初次參加配種。
母豬:本地品種6-8月齡,體重達到50kg以上,引進或培育品種也是6-8月齡,但體重要達到90kg以上。當月齡達到而體重沒達到時就要進行短期優飼,等體重達到再配種,當體重達到而年齡沒達到,就要短期限飼,等年齡達到再配種。也就是頭兩個情期不配,等第三個情期配種。
母豬什么時候配種好?
母豬發情后會變得十分興奮,表現得敏感而活躍,陰部會分泌出清亮的粘液,但是此時并不適合配種,配種時間最好是在母豬排卵前2~3小時,而母豬排卵時間一般是在發情后24~40小時之間,所以最佳的配種時間大概是母豬發情后21~37小時。
知道了大概的配種時間后,我們還要通過觀察母豬的表現來確定具體的適合配種時間,在母豬發情興奮一段時間之后會逐漸的平靜下來,變得神情呆滯,此時再觀察母豬的陰部,外部粘液已經基本干掉了,然后再嘗試按壓母豬的腰背部,母豬不躲避,呈靜立或向后坐的趨勢,這就說明母豬已經做好配種準備了,此時就是最佳配種時機。
為了保證配種質量,一般會進行二次配種,在第一次配種后8~12小時間進行第二次配種最好,最長間隔不要超過24小時。如果是后備母豬第一次配種,要在發情兩次后,且母豬的月齡至少在6個月以上,體重達到120kg草能配種,否則不僅配種質量低,還可能使后備母豬的生育能力永久降低。
種豬什么時候配種好?
嚴格控制配種強度。初配青年公豬一般以每周使用2-3次為宜,2-4歲的壯年公豬,在配種旺季,每天可交配1次,必要時可交配2次,但2次交配應間隔8-12小時,同時每周至少休息1-2天。在分散飼養及非季節性產仔情況下,1頭成年公豬可負擔25頭母豬的配種任務,但在季節性產仔時,只可負擔15頭左右母豬的配種。
選擇適宜的配種時間。夏天應安排在早晨與傍晚涼爽時進行,冬季安排在上午和下午天氣暖和時進行,配種前后1小時不要喂食,配種后不要立即給公豬飲涼水和用冷水沖洗軀體。
配種時最好有專門的場地,地面要求平坦而不滑,以利配種進行。公豬一次交配的時間很長,約為3-25分鐘不等,所以交配時切不可有任何干擾。每次配種完畢后,應讓公豬自由活動十幾分鐘,然后再趕回圈內,并給些溫水讓其自飲。
淘汰年齡和體重已經達到配種標準,但繼續飼養2~3個發情期后不發情的后備母豬。
淘汰斷奶后60天確定不發情的母豬。
淘汰連續返情3~4次的母豬。
淘汰連續兩胎產仔數少于6頭或死胎和弱仔多或產仔不均勻的母豬。
淘汰乳頭少于6對、發育不正常、有翻奶頭或瞎奶頭或副乳頭、泌乳量差的母豬。
淘汰母性不好、有惡癖、哺乳率低的母豬。
淘汰采食緩慢、軀體過肥和過重、行動遲緩、皮膚無光澤、眼睛無神的母豬。
淘汰產生畸形后代的母豬。
淘汰患有疾病或傷殘、年齡偏大、生產性能下降的母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