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豬舍通風。對于東西走向建設的豬舍,可充分利用前后窗戶的氣流,起到降低豬舍內溫度的作用。窗戶較小的,可在夏季到來之前,進行適當的改造,將窗戶做大一些。有條件的豬場可安裝電風扇,在溫度過高時,促進空氣流通。
2.、采取遮陽措施。在豬舍旁邊搭建涼棚,能降低豬舍附近的地溫。
3、保證用水充足。夏季豬群以喂稀食為宜,現拌現喂,防止變餿。同時,水槽內必須保證清潔飲用水供應充足。在豬舍周圍定時噴灑一些水,可起到一定降溫作用,切忌將涼水直接潑到豬身上降溫,防止感冒。
4、加強飼養管理。合理調整喂食時間,以夜間喂食最佳,一般情況下以早晨4時至5時和晚上8時至9時為宜,盡量避開正午時間飼喂。但是,調節喂食時間應循序漸進,隨著溫度的變化逐漸調整,不能突然改變;仔豬轉群或出場出售,應安排在早、晚溫度相對較低、氣候涼爽時進行;適當調整母豬分娩時間,盡量避開在溫度較高的季節產仔;母豬產仔豬舍盡量不要用過多的冷水沖圈,防止濕度過大,產床上的糞便痕跡要用帶有消毒液的抹布擦凈;降低飼養密度,降低比例為1/4~1/3;要保持圈舍衛生,每天至少清理糞便2~3次,每月消毒3~4次,并做好消滅蚊蠅工作。5、合理調整飼料配方。全價飼料每噸可添加2~3千克小蘇打、150~200克維生素C和80~100克維生素E;哺乳母豬的飼料,每噸可添加食用油5~8千克,并適當提高粗蛋白含量。
豬是恒溫動物,對環境溫度的高低非常敏感,調節體溫的能力差。當豬舍內高溫、高濕、空氣流通差時,豬群會感到炎熱,從而采食量下降,生長緩慢,繁殖性能下降,而一旦母豬攝入的能量和營養不足,會導致仔豬的發育、營養不良和免疫力下降。
①提高日糧水平(特別是能量、蛋白質、維生素)。經常提供新鮮、充足、清潔的飲水,及時清理水槽中不干凈的水。
②加強通風、降低飼養密度。及時清除糞尿,保持豬舍清潔。采用遮陽措施,減少陽光照射。在豬舍內盡量采取濕簾降溫或經常灑水,促進豬體蒸發散熱,濕簾降溫系統應用最為廣泛,一般可使舍內空氣溫度比舍外低3~7℃。
③在早、晚涼爽時飼喂濕拌料,并且在飼料或飲水中投放抗應激藥物,如維生素C、維生素E、B族維生素,可有效提高豬的抗應激能力。
當舍內環境溫度較高時,舍內相對濕度大,同樣也會影響豬的生產性能。豬原本適應濕度變化的能力較強,即使相對濕度超過85%對生長性能影響也不大,但高溫下的高濕,會妨礙豬的蒸發散熱,從而加劇了高溫的危害。如果溫度超過適宜溫度,相對濕度從40%升高到70%,便會減緩豬的增重。這一點成年豬更為敏感,因為成年豬的適宜生長溫度比仔豬要低。
豬舍內的適宜濕度范圍為65%~75%。濕度過高影響豬的新陳代謝,是引起仔豬黃白痢的主要原因之一,還可誘發肌肉、關節等方面的疾病,并導致皮膚干燥或干裂等問題。
濕度控制措施
1、加大通風:只有通風才可以把舍內水汽排出,通風是最好的辦法;但如何通風,則根據不同豬舍的條件采取相應措施,以下是幾種加大通風的措施:
(1)抬高產床:使仔豬遠離潮濕的地面,潮濕的影響會小得多;
(2)增大窗戶面積:使舍內與舍外通風量增加;
(3)加開地窗:相對于上面窗戶通風,地窗效果更明顯,因為通過地窗的風直接吹到地面,更容易使水分蒸發;
(4)使用風扇:風扇可使空氣流動加強;這一辦法在空舍使用時效果非常好,我們曾在保育舍無法干燥時,使用大風扇晝夜吹風,很快使保育舍變干燥;
2、有節制用水:在對潮濕敏感的豬舍(如產房、保育前階段),應控制用水,特別是盡可能減少地面積水。
3、地面鋪撒生石灰:舍內地面鋪撒生石灰,可利用生石灰的吸濕特性,使舍內局部空氣變干燥;另外,生石灰還有消毒功能。有人提出生石灰吸濕時會散放熱量,會使舍內溫度升高;本人認為不必考慮,因為第一生石灰吸濕時散發的熱量很少,對舍內溫度影響不大,同時相對于高濕的危害,即使舍溫略有升高也還是利大于弊。
4、烤干鋪板:在舍內大環境不易控制的情況下,單純給仔豬提供局部小氣候也有不錯的效果,方法是經常將仔豬鋪設的木墊板用火爐烤干,或者給出生前幾天的小豬鋪干燥的布或地毯等物,這樣使小豬避免在潮濕的鋪板上躺臥,對預防小豬腹瀉也有一定效果
5、低溫水管:低溫水管也有吸潮的功能,如果低于20℃的水管通過潮濕的豬舍,舍內的水蒸汽會變為水珠,從水管上流下;如果舍內多設幾趟水管,同時設置排水設施,也會使舍內濕度降低。
6、其它:降濕的方法還有很多,舍內升火爐可以降濕,舍內用空調可以降濕,舍內加大通風量也可以降濕,控制沖洗地面次數和防止水管漏水也可以降低濕度,還有豬舍內放置濕度測定的儀器,濕度由豬舍內溫濕度傳感器實時自動采集、存貯和處理,舍內濕度傳感器安裝在距地1.8m高處。
夏季天氣炎熱,環境當中的霉菌活性增強,尤其是潮濕的環境下。所以這個季節控制霉菌及霉菌毒素是關鍵任務,同時要注意飼料原料的儲存環境,向陽通風防潮等,飼料原料的加工機組要保持清潔并且經常清掃,飼喂用具和料槽水嘴等器具的清潔和消毒。加工的飼料不要太多,3天內使用完畢較合適,更要保持良好的庫存,保證原料的清新和品質。
1、豬舍懸掛溫濕度計,作為衡量豬舍內溫度的重要工具。位置高度要求與豬高度相近(豬只不能接觸到),但不能僅依賴溫度計,同時需要注意觀察豬群的睡臥姿勢、采食和健康等情況來調控溫度。
2、夏季必須供給充足清潔的涼水,高溫季節,豬只飲水需求量大增,每天要供給足量的飲水,讓豬只隨時都可以喝到清潔、干凈的涼水。
3、調整飼喂方式,選擇涼爽的時間段投料,夜間加喂1餐,可增加15%飼料量;改用濕拌料飼喂,濕拌飼喂可提高15%~20%采食量。
4、做好豬舍的遮陽工作,使陽光不能直射到豬舍,減少熱輻射,防止豬舍急劇升溫。
5、開啟門窗,增加通風量。當舍內溫度高于28 ℃時,應及時開啟排風設備進行通風換氣,同時啟動水簾,降低進入舍內的空氣溫度,一般可降低舍內溫度 5~7 ℃,效果顯著。
6、控制好懷孕期母豬的膘情母豬懷孕期的膘情、體況應控制在 3.5~4分( 5分制評分法)。
7、提高飼料能量濃度夏季在飼料中適當減少粗纖維含量高的飼料,添加油脂,提高日糧的能量濃度。
8、炎熱天氣降低飼糧粗蛋白水平,提供優質蛋白質如魚粉等,同時添加合成氨基酸,保持日糧理想氨基酸的平衡,能夠有效提高豬只的生產性能。
9、加大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添加量。維生素C為最常用的抗熱應激添加劑,維生素E可以調節豬體內的物質代謝,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熱應激能力。
10、增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可提高機體的抗應激能力。
對于季節性疾病的流行情況,夏季主要是以附紅體、弓形體等寄發型疾病為主。由于受到環境的制約,蚊蠅繁殖加快,加快了疾病傳播速度和增加了外界環境當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濃度,同時還要加強回腸炎的預防工作以降低疾病的發生。相比其他季節,此時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濃度最大,感染途徑較多,所以此季節的保健工作尤為重要。同時加強環境消毒和衛生,減少環境當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