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在連續一周的上漲后,又開始回落,今日全國均價較昨日下降0.11元/斤,跌勢迅猛,面對如此震蕩的行情,業內專家各有說法,豬價走勢成謎。近期,金融界證券公司在分析了我國豬價十年的歷史數據后,認為豬價階段性底部已到,預計豬價的強反彈有望自4-5月開始啟動,持續至三季度結束,上漲幅度在30%以上。
豬價快速下跌,主要系需求淡季、生豬集中出欄所致
截至3月30日,全國生豬均價約10.48元/公斤,較月初下跌約30%。我們認為豬價的快速下跌除了周期性因素外,主要系:
1、需求淡季。根據過去11年的歷史表現,豬價在2-4月通常呈跌勢。主要系豬肉消費仍在消化春節的腌臘制品所致。
2、生豬集中出欄造成供給過剩。一方面,規模豬場在近幾年持續擴張產能,另一方面,春節前的暴雪低溫天氣影響交通、導致生豬被動壓欄,節后的集中出欄加劇豬價下跌。根據草根調研,3月的出欄體重約116.3公斤/頭,環比上升0.63公斤/頭;大豬占比環比上升8個百分點。根據溫氏股份和牧原股份的公告,兩家公司在1-2月的出欄量分別同比增長13%、51%,出欄體重分別同比增長0.3%、8%;其中牧原股份在3月的出欄量同比增長129%。
我們認為,豬價階段性底部已到、二季度有望出現強反彈。主要依據在于:
1、十年歷史數據顯示,一般從5月起,豬價都會開始上行。以往2-3季度豬價上行幅度平均約20%。
2、目前豬價已接近生豬養殖的可變成本,行業虧損已達5周。生豬養殖的成本可分為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前者包括飼料、人工、動保和水電費用,后者主要包括母豬攤銷(或仔豬成本)、固定資產折舊等??勺兂杀臼丘B殖成本的主要部分(占比約65-70%),也是豬場對養殖盈利的底線指標。2010年以來,生豬價格僅在2014年跌破過可變成本,相對應的也是行業的深虧、周期的見底。目前,豬價(10.48元/公斤)已接近規模豬場的可變成本(約10.2元/公斤),行業自3月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截至3月30日,自繁自養豬場的養殖虧損約269元/頭(2010年以來的最深虧損為2014年4月的-305元/頭),外購仔豬豬場的養殖虧損約338元/頭(是2011年以來的最深虧損)。
以豬價歷史表現來看,每一次養殖虧損都會帶來豬價30%左右的上漲;并且,前期虧損越久,上漲幅度越大。具體來說,2010年以來自繁自養豬場共出現過5次連續虧損:
1、2010年3-6月:虧損幅度在40~120元/頭。豬價自4月中旬開始上漲,持續至11月中旬結束,漲幅約53%。前期養殖盈利缺乏數據;4月底-6月由于玉米價格上漲,而豬價漲不動,出現了10周左右的虧損;截至漲價結束,行業連續盈利21周。
2、2013年3-6月:虧損幅度在40~120元/頭。豬價自4月中旬開始反彈,持續至9月上旬結束。反彈幅度約33%。豬價反彈前,行業已連續虧損3周;豬價上漲后,自繁自養豬場仍有8周左右的虧損;截至漲價結束時,行業連續盈利約12周。
3、2014年1-5月:虧損幅度(60-300元/頭)比前兩次更深、且比外購仔豬的豬場更嚴重。豬價在4月中旬出現周期波谷,隨后上漲至5月底、豬場扭虧為盈即結束漲勢,漲幅約28%。
4、2014年6-7月:虧損幅度在20-85元/頭。豬價自7月上旬開始上漲,持續至8月底結束,漲幅約19%。豬價上漲前,行業已連續虧損約5周;截至漲價結束,行業連續盈利約5周。
5、2014年11月-2015年4月:虧損幅度在10-170元/頭。豬價自2015年3月中旬開始上漲,持續至8月初結束,漲幅約61%。漲價啟動前,自繁自養豬場已連續虧損18周;截至漲價結束,自繁自養豬場連續盈利15周。
結合歷史豬價表現,預計豬價的強反彈有望自4-5月開始啟動,持續至三季度結束,上漲幅度在30%以上。
在3月下旬,生豬價格已經創造2010年6月份將近8年以來的最低價。當然隨后豬價又出現小幅反彈,不過從區域上來看僅東北、華北地區反彈,而南方、西南地區整體波動不大。而且從累計的反彈幅度來看并不大,而且截止到昨日反彈的態勢基本上結束,豬價再次出現下跌的走勢。
看來清明假期的提振作用并不強,豬價漲勢未能延續。同時業內認為今年豬價的漲勢已經不能將希望過渡寄托于節日需求的提振,我們這知道豬價由供需決定,供給起主導作用,需求起次要作用。當前整個市場的供應量增加了,而且是趨勢性增加,可需求的變量是不大的,整體處于穩定的態勢,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短暫的節日需求是起不到多大提振豬價的作用的。
目前,生豬價格已經停止了之前的小幅上漲勢頭, 漲幅有所縮窄,而且各地區企穩的態勢非常明顯,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回落。我們知道此次的反彈態勢從3月25日開始,截止目前大概有一周的時間,但是累計漲幅不足0.5元/公斤,可以說漲幅比較小。
那么此次豬價得以反彈先是豬價觸底反彈,緊接著就是受即將到來的清明節影響,需求有小幅度回升,但回升力度不是特別大,而且持續時間很短,這才導致了賣方市場較高的看漲情緒,但是實事求是的講,供求寬松的局面未改,所以生豬價格溫和型反彈的態勢很難持續,甚至還有下跌的可能。從昨天開始,各地已經有部分地區豬價開始小幅回落,市場比較混亂但整體處于震蕩的局面還是非常明顯的。
雖清明節屠宰企業有一定的備貨需求,但實質上對豬價的支撐作用較有限,“逢節必跌”真是屢試不爽。昨天還被各路媒體大肆渲染上漲的豬價,今天卻再度走跌,養豬人剛剛升起的希望立馬被掐死在搖籃之中。
生豬價格自3月26日開始出現上漲跡象,3月30日-4月1日期間上漲較為明顯,但在本周一開始漲幅就逐漸收窄并在昨日開始走跌。
其實此次豬價的下跌早已在我們的預料之中!相信之前就關注我們的養殖戶應該知道我們在此前就不斷提示,此次豬價上漲只是一個短時的回漲行為,是大型養殖集團人為控制出欄節奏和出欄量、生豬價格過低之后市場自身的理性需求以及清明節節日效應產生的心理預期影響等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商品大豬供應過剩的根本局面并沒有發生改變。
目前市場整體的需求仍較疲軟,產能過剩的情況持續,并將存在于2018年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且2018年處于此輪豬周期的下行階段,豬價的下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不過從另外一方面來看,豬價跌至近年來新低并持續在低價區徘徊對我們生豬市場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豬價的持續下跌必將導致產能的淘汰,而前段時間雛鷹農牧集團賣豬舍就是減產的最好證明!如果2018年國內養殖市場出現災難性的減產調整現象,將有利于我們2019年-2021年的生豬市場行情的發展。
對于近期的豬價,我們仍持4-5月份期間生豬供需矛盾走向將較3月份緩和,豬價將比3月份有所回漲,但要扭轉虧損的局面依舊相當困難,而6月份豬價將再度走弱的觀點,再次建議養殖戶趁著4-5月份豬價走勢略有改善的檔口,要積極安排適重商品大豬及時出欄,不要讓超重豬再次成為屠宰企業打壓生豬價格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