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豬價節節攀升。據品牌畜牧網小編了解,本月全國生豬價格每斤基本維持在9元區間,豬肉價格每斤價格以16元為主流,仔豬均價為43元/斤。生豬、豬肉和仔豬價格齊漲,豬市真所謂是一片漲聲。
2月16日生豬(外三元)商品指數為129.37,較昨日上升了0.14點,創下周期內的歷史新高,較2014年04月23日最低點74.69點上漲了73.21%。(注:周期指2012-11-01至今)
春節過后,國內生豬價格繼續堅挺運行,生豬商品指數不斷刷新周期內新高,2月16日以上漲至129.37點。
農業部數據顯示,2016年1月份國內生豬存欄量以及能繁母豬存欄量依舊處于下跌趨勢,1月份能繁母豬存欄跌至3783萬頭,同比下降8.9%,環比下降0.4%。生豬存欄量同比下降7.7%,環比下降2.7%,存欄量持續低位運行,市場生豬供應依舊偏緊,春節過后,國內生豬市場價格持續堅挺運行。
春節后國內玉米價格整體依舊處于低位,豆粕、ddgs價格持續震蕩前行,養殖飼料成本整體仍處低位,2月16日國內豬糧比為9.5:1,豬糧比持續增加,養殖利潤再次擴大。
有業內人士認為,春節后市場需求雖有下滑,目前國內生豬存欄量持續減少,市場豬源依舊偏緊,提振國內生豬價格繼續堅挺運行,短期內生豬存欄量難以恢復至較高水平,2月份生豬價格將繼續堅挺運行。
農業部公布2016年1月份生豬存欄數據,1月能繁母豬存欄數據繼續下行,較上月減少16萬頭,跌至3783萬頭,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8.9%;生豬存欄下行至37342萬頭,環比下降2.7%,同比下降7.7%。
能繁母豬持續淘汰,產能恢復需更長時間。能繁母豬存欄連續29個月下行,超出此前預期。我們認為,在豬價持續高位的情況下能繁母豬存欄依然下降,一方面表現出經過長期深虧后養殖戶的補欄情緒更加謹慎,另一方面也顯示出環保政策的加嚴導致的禁養和限養幅度超出預期,因此,此次產能恢復或將需要更長時間。
節前拋售現象嚴重,豬價或長期維持高位。1月份生豬存欄下行幅度超出預期,環比降幅達2.7%,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1月時養殖戶出現集中出欄和提前拋售現象較為明顯。1月份較高的豬價及春節的來臨使得養殖戶銷售意愿較為強烈,同時處于節后豬價下調的擔心,不少養殖戶選擇提前拋售。根據生豬產業預警中心數據,節前生豬出欄均重下降至109公斤,相比12月份出欄均重下降3.5%。雖然歷史節后為豬肉消費低谷期,但集中出欄及提前拋售或使得生豬供應偏緊,豬價或長期維持高位。
養殖行情將保持長期景氣,且周期時間將長于以往。主要基于:1、能繁母豬去產能化徹底將使得16年生豬供求呈現短缺局面,且同11年相比此輪周期供給短缺幅度更大;2、此次周期養殖戶補欄更加理性,且環保和土地政策的加嚴使得進入行業壁壘升高,使得母豬補欄程度及積極性較11年大幅下降,產能的修復需要更長的時間??傮w上,我們認為能繁母豬存欄或將呈現底部L型態勢,生豬景氣行情將保持較長時間。整體預計16年生豬均價達17元/公斤,16年周期高點為19-20元/公斤。
回想2015年的生豬價格是是逐漸走高的,尤其是從下半年開始,可以說是火力全開。而2016年元旦期間,豬市迎來了開門紅。淡季不淡,春節豬價迎來的久違的高行情。按照以往,一季度豬價都是較為弱勢的。但是2016年卻不同,目前豬價繼續保持在高位階段,即便受到節后行情回落風險的威脅,也只是出現了波動而無大降幅。業內比較堅定的認為今年生豬行業將繼續保持高景氣度。
細致劃分的話上半年的行情應該好于下半年,因此也有養殖戶認為把去年的行情倒過來看便是今年的行情走勢。因此把握好前六個月的豬價比較重要。養殖戶不要肆無忌憚的消耗好時光,風險依舊存在,應酌情賣豬補欄。
1、商業將回歸商業的本質:
無論是熱熱鬧鬧的電商攪局還是互聯網+概念的提出,還是終端的豬場意識覺醒乃至豬場的經營思維變化,由此所帶來的一系列行業變革!其本質是商業即將回歸商業本質的一種變化過程及表現。
長期以來,由于行業基層從業者文化水平較低及獲得信息的不對稱,基層豬場被一些不負責任的企業及行業學者所誤導豬場經營理念,是造成行業互信問題的本質原因所在。隨著豬二代及豬三代的接班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和基層有畜牧情懷的學者乃至終端豬場的布道者出現,互聯網這個傳播工具的大量應用。忽悠越來越難,偽概念及偽信息的市場將會不斷萎縮,而真實的、有實效價值的思維、方案、產品、企業及服務機構將會不斷的占領優質市場資源,其話語權將會通過互聯網不斷的傳播放大!
基于終端豬場的意識覺醒及經營思維變革帶來的實效價值需求將會倒逼行業上游企業、服務機構乃至學者回歸商業的本質——保持豬場穩定為基礎條件下的持續育成成本降低為標準的實效價值提供能力為核心需求的行業變革本質!
而無論是企業、服務機構等從業者其商業本質就是滿足這種核心需求為標準下的商業模式價值再分配體系的從新構建及融合!
2、豬場的經營變革
基層豬場是分層次的,無論是豬價行情高低,都有賠錢的、賺錢的及保本的,今年這種高價行情下,照樣有賠錢的,這就是現實!因此,豬場的經營思維會更加受到豬場老板們的重視,教頭始終認為當前豬場最缺的不是技術、不是資金、不是產品,而是適合自己豬場的正確經營思維。
豬場經營本質上來講是一門生意,而且是一門系統性的、高投入、低回報的生意。這個概念相信只要從事豬場經營的朋友都有自己的認識。豬場盈利很難,而能持續的盈利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我常給豬場經營者開玩笑說:“在中國養豬能盈利者是變態,而能持續的盈利者是變態中的變態,能把自己豬場保持持續盈利者如毋心平、楊世濤這些人去做任何生意,其賠錢的幾率都很小!”
因此,無論是養豬玩的、還是喂豬的、亦或者是真正的養豬人,其豬場的經營思維帶來的變革在2016將會繼續快速變化,而這種變化的表現標準就是:“保持豬場穩定為基礎條件下的持續育成成本降低為標準的核心需求變化!”由此帶來的豬場經營模式、產品選擇、方案制定、合作伙伴篩選等等變革都是基于此核心需求而來!
3、行業的全面混亂:
無論是電商的攪局還是傳統企業的變革,無論是專業的服務機構出現還是新合作模式的誕生,其行業的全面混亂已經無可避免。產品生產的嚴重過剩,特別是飼料、添加劑、獸藥、設備、種豬等等這些上游企業的生能力嚴重過剩,加上不斷萎縮的中小散養戶及大型養殖企業的兼并。未來終端豬場要或者大的可怕、或者是以家庭為單位的50-300頭母豬的家庭農場模式的小型豬場。而處在中間的豬場日子會很難過。
人才問題、資金問題、環保問題、經營變革問題等等會加速中間規模豬場的倒閉及重組。加上消費終端需求變化帶來的豬肉消費習慣改變,中國豬場未來拼的一定是工業流程下的育成成本能力,而目前國內豬場的育成成本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是不爭的事實。隨著行業的整合加劇及這種需求的清晰,以往高利潤的企業、設備、種豬、獸藥、疫苗等上游企業的利潤空間將會受到不斷的壓縮。
而終端豬場的市場爭奪將會全面進入拼刺刀階段,刀刀見血、攔路打劫、無底線競爭將會不斷的上演,無論是低價競爭策略還是價值競爭策略,都將考驗企業的真正實效價值提供實力。一個企業、一個產品、一個方案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而豬場的選擇標準會越來越理性,標準會越來越苛刻,由此帶來的行業變革趨勢其實已經很清晰!
行業為什么會混亂?在這種狼多肉少的現實競爭格局下,不在是上演狼吃羊的場景,還有狼吃狼的現實!大企業與小企業的混戰,經銷商的自我革命、電商的攪局,所有高利潤且不能夠為終端客戶提供持續實效價值創造力的企業及機構都將面臨活下來,走下去的市場考驗!在這種商業競爭格局下,請告訴我一個行業不亂的理由?
4、說的都是假的,做的都是真的:
口號已經成為昨日黃花,真實的實效價值案例才是致命吸引。無論是你的企業產品、服務、還是方案,對于豬場的實效價值一定是做出來,而不是喊出來的。只有真正讓終端豬場在不改變或者少投入的情況下在短期內感受到有價值的改變及提升,你才會有吸引力,而這種有價值的改變豬場案例越多,你的吸引力就越大,你的企業才能夠活下來,走下去!
總之,2016行業變革的趨勢將會越來越清晰,而市場爭奪也會越來越血腥,無論是真正的價值提供者還是渾水摸魚的投機者。2016的行業發展將會充滿機遇與挑戰,而能否“活在當下,謀劃未來”就成為企業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為何將有大批散養戶退出市場?
養豬收益不敵打工收益
中國生豬養殖以集中度較低,廣泛分散的小農戶為主體,養殖環節中的飼料多數來源于自家地里生產糧食或副產品以及家庭每日消費所剩殘羹等。
除特殊養殖環節需支出部分仔豬費、飼料費,特殊時期增加的防疫費之外,養殖農戶幾乎不需要再支出現金。站在成本的角度上,大中型專業化、標準化養殖場的成本高于散戶養殖成本,散戶的非完全成本占有優勢。
但是農村生豬散養戶退出將加速生豬養殖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其原因并非為農村生豬散養戶養殖成本處于劣勢,而是由于利潤越來越不及提高的機會成本。相比養豬,農戶外出務工收入更高。
年出欄規模50頭生豬的散養戶(散養戶的出欄上限,假設只需1個勞動力參與)每年的盈利水平在1.35萬元左右。而根據2.14年最新數據,中國外出農民工月平均收入為2864元。,即每個勞動力的年收入可到達3.44萬元,2.5倍于養豬的收入??梢妼τ谵r村生豬散養戶而言外出務工更經濟。
內在規模經濟驅動
生豬不同養殖規模的成本主要是由物料費、勞動費、利息、地租、自有資金利息、自有土地租金6部分構成,但是不同的養殖規模條件下,每部分成本在生豬養殖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卻不同。
在散戶養殖模式中,其成本雖然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大型養殖場中,由于進行規?;B殖,促進了內在規模經濟,同時也得以確定大型養殖場在以后生豬產品供給的地位。
大規模養殖場在引進技術后通過改善自身養殖場的成本結構,獲得絕對低的成本優勢。優勝劣汰中,小規模生產者淘汰,大規模生產者占據市場地位。
市場需求驅動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生豬產業屠宰環節的集中度能夠控制整個生豬產業鏈的穩定與優化;從質量安全角度上講,有利于生豬質量安全的控制。
由于近幾年,動物區域性流行病不斷蔓延, “注水肉”“瘦肉精”事件的頻繁出現,導致農戶散養過程中疾病防控能力和食品安全控制方面無法保障,所以產業鏈下游需求更傾向于接受規?;B豬場的生豬產品,即下游屠宰場更偏好規?;i場的產品。而規?;B殖便于下游屠宰企業穩定開工率和降低運輸成本,更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如今,中國屠宰及肉類加工業位居前3名的分別為雨潤集團、雙匯集團和大眾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營業收入三者合計僅為全國規模以上屠宰及肉類加工企業的9%,且82%的企業仍是半機械或手工屠宰,機械化程度很低。相比之下,位居美國前3名屠宰企業(泰森公司、JBS公司、史密斯·菲爾德公司)營業收入之和占市場總份額的比例已超過56%。
十二年的行業巨變期
從土地資源來看,在人均國土面積占有上,中國低于美國,但優于日本;從生豬飼養密度來看,中國也是遠遠低于日本的,因而在生豬規?;B殖程度上可以推斷中國可能達不到美國的發展進度,但必將快于日本。
若將生豬存欄量500頭以上比例為85%作為生豬規?;B殖推進基本完成標志,預計2028年左右中國將達到這一標準,即從2014年起年均提高3%??梢?,在生豬規?;B殖上中國仍面臨12年的提升期,這一時期是中國生豬養殖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黃金時期。
雖然中國有規?;M程提升的趨勢,但是依據中國現今的情況看,生豬行業集中度提升仍面臨著許多障礙,阻礙著規?;M程前進的步伐。
中國生豬行業集中度提升的主要障礙
規模養殖或將“與糧爭地”
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若當前將中國出欄的生豬全部按規?;B殖進行推算,建造近6億頭生豬的標準圈舍需要3萬個豬場,其占地需要24萬~30萬hm2,因豬場防疫的特殊需要和防止對周圍環境污染,按照平均距離居民區2km 為半徑計算,所需建設用地面積為3800萬hm2。
正是如此,規?;B殖面臨不足的土地使用面積,勢必會占用耕地,引起“與糧爭地”的勢頭。
面臨政策風險
生豬養殖行業相對于其他行業而言,免征稅收,對地方政府沒有財政貢獻;由于進行生豬規?;B殖后,養殖場內生豬數量巨大,若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和大規模疫病流行,會引起整個地區生豬產業鏈供給發生中斷,導致生豬產品的供應癱瘓。
在促進生豬規?;B殖進程中,國家會采取一些相關政策,如發放養豬業財政補貼,而資金需要地方和中央財政按比例分擔,當國家財政收入不高時,相應的補貼也會下降。
另外,生豬規?;B殖會產生一系列廢棄物,若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廢棄物污染等。
遭遇人才瓶頸
生豬規?;B殖需要有能力、懂技術、肯吃苦的熟練飼養人員和職業化的場長擔任相應工作。但是由于環境惡劣,防疫隔離時間較長,每天工作重復枯燥乏味,使人員流失嚴重,導致養殖場正常運行受阻。
防疫壓力大
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會使生豬的養殖規模擴大,若防疫技術水平跟不上規?;B殖的需求,就會有可能暴發大規模傳染性疾病。據官方數據顯示,過去每7年暴發一次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現在出現的頻率為每年一次。以口蹄疫為代表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經常威脅中國生豬養殖業,進而使動物安全、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都受到威脅。
如果不能做好生豬養殖的防疫工作,不但關系到養殖主體收入和市場供應,同時也影響了中國生豬規?;M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