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臣遠表示,2021年7月豬價每公斤86元(新臺幣,下同)創下新高,當時臺農業部門推給疫情;幾個月后豬價沖到90元大關,臺農業部門負責人陳吉仲又推給“進口肉品驗出非洲豬瘟”所致。這次豬價快要跟牛肉一樣貴,臺農業部門“不負眾望”再推給“清明節需求”導致,但是清明節過去了,豬價卻仍在95至100元之間徘徊,導致不少知名小吃店鹵肉飯調漲,臺農業部門卻說“鹵肉飯調漲不能全怪豬價”,對照豬價去年4月1日價格75元,一年來豬價上漲3成,再加上蛋價、雞肉也飆漲,臺農業部門真正成為臺當局對抗通膨的豬隊友。
邱臣遠說,臺農業部門對養豬產業與豬價問題缺乏長期通盤規劃,導致養豬場與豬只大幅減少、疾病造成豬只折損、飼料成本居高不下,臺當局雖補助稅金,但匯率變動導致更多價差,即便豬價大幅上漲,豬農仍未獲利,造成消費者、豬農和臺當局三輸的局面。他建議,為了穩定豬肉價格,臺當局應同時采取多項對策,包括增加進口量并減少臺糖豬出口、鼓勵島內豬農增加養豬量、降低飼料進口稅額并提高相關補助。
邱臣遠指出,臺行政機構2021年2月就核定四年128.3億元的“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劃”,也就是所謂的“養豬百億基金”,但先天不足,臺農業部門從三個基金挖東墻補西墻,第一年經費就少編10億元,導致工作量集中在最后兩年,進度落后。且最多經費放在屠宰相關升級,其次才是養豬場轉型,但農民早就反映應先穩定豬只飼養品質,才有后續的屠宰和銷售,從經費分配來看,顯得本末倒置。
邱臣遠呼吁,目前經費尚未編列的部分,應檢討分配方式與時程安排,豬舍改建也應循序漸進,避免在養數量出現巨幅減少。
陳琬惠則說,根據臺農業部門調查,2022年11月底島內養豬場為5991場,首度跌破6000場,養豬為531.6萬頭,也是歷年最少。2021年民進黨強行推動“萊豬”進口,砸超過百億納稅錢成立“養豬臺灣隊”,結果豬只產量愈來愈少、價格愈來愈貴,根本是“與民眾作對”。呼吁臺農業部門不要再扯要成立“臺灣隊”,結果都變成“漲價臺灣隊”。
陳婉惠表示,有許多民眾反映,路邊小吃與豬肉相關的小菜不是縮水就是漲價,希望陳吉仲不要再找借口,應清楚說明價格何時能回穩。她點出,臺農業部門高估急性瘟疫針對養豬產業的效果,卻對困擾豬農已久的慢性瘟疫毫無防治作為。
陳婉惠提及,陳吉仲去年底宣布,今年元旦出生的豬只全面停打傳統瘟疫疫苗,一年后將對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提出豬瘟非疫區的申請;事實上臺灣豬只目前面臨下痢、呼吸癥候群與豬第二型環狀病毒等威脅,嚴重影響豬只的健康及育成的成本。臺農業部門不能只會報喜不報憂,應對豬只慢性病毒有更積極的防治,如將溫度、濕度與防風等系統納入豬舍改建。
陳琬惠指出,上游養豬團體炮轟臺農業部門清明連假時強制休市、干預市場,下游攤商因利潤低到干脆休息不賣,豬農灰心想棄養,缺豬問題只會更嚴重。臺農業部門長期以來打著“尊重市場”的旗號介入市場,造成價格機制失靈,臺當局、生產者、消費者三輸,價格管制可能使資源分配失衡,也會破壞市場競爭,削弱市場機制的自我調節能力,長久以往豬價只會繼續飆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