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公布的上市豬企3月出欄數據中,總體表現可以說是穩定。前三甲依然毫無懸念,牧原500萬頭,溫氏207萬頭,新希望169萬頭。由于3月的平均豬價較2月有明顯回升,大部分上市豬企的銷售收入環比和同比都有顯著提升。從新牧網豬價指數中也可以看到同樣的軌跡,全國豬價從2月1日的6.94元/斤,到3月7日一度達到8.02元/斤。不過隨后豬價又再度走低,4月10日的全國豬價回落到了7.29元/斤。
可以說進入2023年之后,豬價始終徘徊在8元/斤以下,對于很多豬場來說,8元就是成本線。也就是很多豬場,2023年一直在虧錢。大家都急切的想知道,豬價何時能夠反彈。3月份行業內連續舉行多場大會,豬價也是會上各方關注和探討的焦點。許多行業人士都已經對二季度的豬價不抱太大期望,但普遍依然看好下半年的行情。主要原因一是相信消費一定會持續復蘇,二是認為持續的虧損以及近期的豬病將帶來產能的削減。
豬肉消費能否復蘇涉及的因素太多,也不是養豬人所能把握,我們暫且不作太多分析。但是在供應端,究竟會不會如養豬人期待的那樣下降呢。我們依然可以看看巨頭們的表現。
近幾天傲農宣布下調今年出欄目標的消息也引起熱議。傲農在最新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透露今年出欄目標600萬頭左右,其中仔豬占比大概是30%-35%。實現1000萬頭出欄目標沒有變,完成時間可接受稍微延后。目前公司先把降成本放在第一位,量的發展放在第二位。
而在2022年11月的公開交流中,傲農還堅持2023年全年力爭出欄800萬頭,全年育肥配套爭取做到65%左右,基本不會因豬價不好調整產能規劃。
雖然這番自我打臉稍顯窘迫,但和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比,倒也算不上什么。畢竟隔壁曾經喊出年出欄5000萬目標的同行,如今已走在破產邊緣。養好豬還是首先應該要實事求是。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持續虧損面前扛不住要降低出欄目標的豬企絕不止一家。而養豬龍頭老大牧原對后市的看法,也成為眾人關心的焦點。但牧原近期始終沒有對行情和出欄目標等問題發表任何看法。既然不說,我們或許可以從數據里看看牧原是在怎么做的。
牧原是比較少有的幾家每個月都公布仔豬出欄量的上市企業。農財智庫總結了牧原過去12個月的仔豬出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與生豬出欄數相對穩定不同,牧原的仔豬出欄變化幅度可以說是相當大。最高峰的128萬頭和最低谷的4.8萬頭,相差超過25倍。
而這一數據的決定因素主要是兩方面,一是當時的仔豬售價,二是牧原對于這批仔豬后面上市的行情預估。如果牧原覺得這批仔豬后續育肥的盈利未必理想,自然就很愿意賣掉來提前結算利潤。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牧原仔豬出欄最多的去年5月和6月,正是豬價從低谷開始急速回升的時刻。大家對后市行情的一致看好一路推動仔豬價格狂飆,讓仔豬供不應求。不過可惜的是,當這批仔豬半年后上市之時,卻趕上了豬價開始從頂峰一瀉千里。
當豬價回歸寒冬,牧原的仔豬銷量也開始進入了持續的低位,直到現在。剛剛公布的3月牧原的仔豬銷量連去年同期的一半都還沒達到。不過這批仔豬雖然沒有賣出去,卻不是消失了,它們只是回歸到了牧原自己的出欄里。而且這批仔豬并不一定是賣不出去,根據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全國7公斤外三元仔豬出欄價格最高點為580.27元/頭,較1月初的低點漲幅高達58.48%。在仔豬價格飆升的情況下,牧原并未相應大幅提升仔豬銷量,這是否意味著牧原其實對半年后的豬價更有信心呢。
不過對于普通養豬人而言,跟著牧原這樣的巨頭踩點行情未必現實。畢竟巨頭有更多的手段去應對波動,比如牧原近年就在大力發展自己的屠宰產能,用意自然是通過延伸產業鏈,盡可能熨平某個環節的利潤波動。而對于根本不可能這么做的養殖戶來說,根據自己的資金儲備量力而行,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