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養豬業已經虧損3個月的時候,有人在淘汰母豬去產能 ,有人融資找錢繼續扛,還有的繼續增加母豬擴大生產。
不同行為的背后究竟是行業的亂象,還是處于企業不同的戰略選擇?對整個行業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豬易數據顯示,今日外三均價14.37元,養豬業仍舊處于虧損之中。目前已經4月初 ,后期豬價或將繼續磨底一段時間。有散戶朋友問,為何身邊都沒豬了,豬價還不漲?這個問題可以看下圖。
可以看出,今年一季度牧原出欄1384萬頭,溫氏559.54萬頭 ,正邦 140.62萬頭,傲農138.58萬頭,大部分上市企業出欄同比繼續增長,不少企業出欄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 ,增幅上,除了正邦出欄同比下降42%之外 ,其余出欄同比均保持增長。增幅最大的是溫氏,達到39%。
到這里,相信散戶朋友已經了解,為啥今年散戶豬不多 ,但豬價還是不漲。
那就是現在大場、規模場占比提高,豬源越來越多地集中在大場手中 。這也是為啥大場對市場影響大,話語權更高的原因之一。
幾大企業同比增減率來看,隨著產能逐步釋放出欄基數變大,且綜合豬價漲跌對現金流的影響,2023年出欄增長率在下降。
可以看出,2021-2022年牧原出欄同比增幅最大。
2022-2023年以來則是新希望、溫氏同比增幅較大。
正邦、天邦出欄同比增幅出現下降,正邦降幅最為明顯。
根據不同上市企業銷售情況來看,正邦、天邦、傲農在今年均有不同程度銷售仔豬的情況。而牧原在今年一季度仔豬銷售較少,市場策略差異較為明顯。一方面與現金流有關,另一方面則與企業自身對市場預判、產能利用率、成本等綜合考量的因素有關。
今年豬價還在底部運行,能繁母豬還在去產能 ,但有的大場卻在繼續上母豬。
可以看出,2021-2022年大多數企業能繁都保持下降 ,而2022年6月之后牧原、溫氏能繁則繼續提升,截止目前,牧原能繁284萬頭,溫氏達到140萬頭 。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辛國昌:過剩的產能正在有序回調,2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比1月份下降了0.6%。
唐人神董秘孫雙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母豬去產能仍在進行時,全行業面臨較大挑戰。對于賬面現金寬裕、綜合養殖成本較低、產業鏈一條龍的企業而言,現在是苦練內功的時候?!?/span>
不少大場都準備了資金渡過低谷,大場出欄體重也在上調,再加上一邊是減母豬 ,另一邊是上母豬。這去產能 ,還真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兒。雖然目前看,每個人可能都覺得自己一眼看到了頭兒。
啥時候完成去產能可能不清楚,唯一可以預計到的是,本輪豬周期底部或被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