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豬價行情大漲
進入“金九銀十”月份,豬價延續萎靡下跌的行情,但是,入冬后,受季節性豬肉消費提振以及生豬出欄明顯不足,生豬價格觸底大漲,據豬價系統顯示,截止到目前,外三元豬價維持在36.58元/公斤,豬價相比10月底28.6元/公斤,階段性大漲了7.98元/公斤。豬價行情大漲,尤其是,進入11月底后,豬價漲勢明顯超預期,為此專家給出了多種原因。
二、市場缺豬更明顯
不管是進口豬肉下滑,凍肉消費受阻也好,還是豬肉旺季消費提振也罷,豬價的大漲,仍然受供需支配,而造成豬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仍是“市場卻豬”。
可是,生豬產能恢復超預期,為啥市場還是缺豬呢?細思之下,這種變化或許更致命。一方面,生豬產能恢復是現實,但是,數據相對樂觀,而實際中由于母豬存欄量增長中,很多都是養殖戶將育肥轉母豬,不僅,分流了部分該出欄的肥豬。而且,母豬存欄中,三元母豬較高的比重,這也造成母豬產仔效率大幅下滑,造成母豬存欄增多,但是,生豬育肥后出欄仍顯不足。
另一方面,雖然生豬產能逐步恢復,但是,即便產能全面恢復,對于生豬出欄端來說,由于仔豬培育需要周期,即便按照官方說法,2021年6月底前,生豬產能全面恢復,到2021年4季度生豬出欄量才能逐步恢復,可見,2021年市場缺豬的現象仍將有所顯現,豬價仍將維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
三、生豬產能恢復,資本不斷入局,規?;i企占比增多。
當然,唯利是圖是商業發展的基礎,對于豬價異常大漲,難有有游資的進入,資本的炒作,隨著生豬產能的恢復,不少資本跨界養豬,養豬業規?;i企占比大幅增長,而對于散戶來說,他們的劣勢更加的明顯,而補貼以及扶持更多流向了規?;i場,對于普遍養殖戶來說,難免要看集團化豬企的“臉色”,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更容易被“割韭菜”。一旦,集團化豬企占據了,豬價的話語權,那么,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想要吃到更加廉價的豬肉也將更難了。
四、產能恢復不代表出欄增加,大豬供給斷檔,將進一步推動豬價反彈。
市場環境下,供需博弈變得更加的激烈,消費者希望豬價降,而規?;i企希望豬價再漲。而目前,屠企大豬需求旺盛,但是,市場大豬出欄明顯不足,斷檔現象明顯,這也更加助長了豬企扛價的信心,進一步支撐了生豬出欄的不足,而對于屠企來說,既然壓價失敗,也只能轉嫁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去做出反映。